朔城区人民政府

2023年朔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23-04-13 来源:

2023年4月11日在朔州市朔城区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朔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成国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我区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困难叠加交织的复杂形势,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定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区委八届四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众志成城、迎难而进中呈现稳中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坚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稳健增长。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沉着应对困难挑战,精准调度,对症施策,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发展大盘。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4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8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亿元,增长1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2513元、20401元,增长4%、5.5%。项目投资加力提效。实施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10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4个,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08%,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4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3亿元。年竣工项目63个,总投资40.8亿元,完成投资13.3亿元。投资8.2亿元的南山环境能源一期和耀源风电竣工投产。投资5.1亿元的国能100兆瓦光伏储能项目即将完工。投资3.2亿元的恢河七期全面开工。持续完成土地征收8600亩,有力保障高铁、机场、朔山联络线、朔神高速、241国道改扩建等省市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优化262个行政审批事项主项和442个子项,全年受理各类审批事项2万余件。严格落实“帮办代办”制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理各类群众诉求3万余件,处置率95%。市场主体扩容增量。全面优化登记注册服务,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即时办结,企业开办零成本、半日结。各类市场主体新增8942户,增长率24%,总数达到4.6万户。惠企助企力度加大。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新增退税减税降费6.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5万户。清理拖欠小微企业账款17笔1.34亿元。

(二)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动能不断增强。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产业提档升级,持续增强发展后劲。服务业集聚发展。北京电子城与爱琴海集团正式签约。物联乐购惠民市场即将投入运营。发放消费券4000万元,开展多种形式促消活动,有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消费恢复增长。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6家,达到36家,年营业收入实现37.9亿元;限上批零住餐单位新增9家,达到70家,年营业收入实现62.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30.7亿元,增长1.8%,占GDP比重81.3%,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三分之一。农业增产增效。紧扣省委“十稳十提”要求,全力稳粮保供,粮食播种面积85.45万亩,粮食产量5.7亿斤,实现15连增。集中连片托管面积达到20.8万亩,覆盖11个乡镇街道、92个村、9040户,亩均增收50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1万亩,实施膜侧播种技术50万亩,为稳粮丰产打下坚实基础。区农技推广中心被评为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能源保供有力有效。全年生产原煤447.7万吨,圆满完成煤炭保供任务。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东坡和担水沟建成2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全年发电18.47亿度,其中新能源发电11.77亿度,同比增长30%。

(三)加强基础建设,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个街道国土空间规划、43个实用性村庄规划、“三区三线”划定任务全部完成。恒大一期“保交楼”任务顺利完成,成为全省首家交房楼盘。建设南路地下人行通道、怡西路强电入地工程如期竣工。7条居民街巷改造、27个老旧小区改造、7个片区6034户集中供热改造全部完工。党校教学楼、惠民市场地下人防工程交付使用。199户农房完成抗震改造。城市管理提质升级。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契机,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质改造育新街、东兴街等30余条小街小巷。新招环卫工人286名、城市协管员100名。在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公共场所设置公益广告牌2万余个。深入开展自建房排查整治“回头看”,排查经营性自建房3242户,全部完成鉴定,同步推进整治。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农村户厕4000座,配备农村保洁员424名,设立移动垃圾中转站10座,在95个村新增108座地埋式垃圾箱,“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基本成型。朔只线、朔神线、广梵线、南山道路等6条47公里“四好农村路”全部完工,境内县道全部完成改造,乡村交通网络更加畅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土绿化完成植被恢复4.5万亩,村庄绿化100个。清洁取暖改造“三年任务两年完”目标基本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6,同比下降2.2%,优良天数311天,连续两年突破300天大关。水质优良断面占比100%。节水工作扎实有效,我区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土壤污染防治不断提升,完成“一住两公”用地调查4个,安全利用率100%。

(四)发展民生事业,群众福祉不断增进。紧扣省委“三只三不”要求,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投资3.6亿元的区一中鄯阳校区改扩建工程完成建设,投资4500万元的区二中、四中、七中等11所学校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投资1.2亿元的区八小、十中、福源中学3所学校附属幼儿园和区四小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投资3600万元的区八幼新建工程征收工作基本完成。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公开招聘、选调教师233名,接收公费师范生、三支一扶教师14名,有效缓解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教学成绩再攀新高,区一中一本达线985人,达线率66.3%,二本达线2603人,达线率93.9%,创历史新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区四中被评为全省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双减”政策全面落实,关停、转段、缩轨民办学校12所,治理“公参民”学校1所,购买学位1.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清零目标如期实现。首次实行电脑摇号编班,公平教育迈出新步伐。健康朔城稳步推进。成功应对疫情冲击,圆满完成各项防控任务。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支付各类防疫费用,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区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主体完工。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积极做好稳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4105人。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新增技能人才1316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如期完工。不动产登记清零任务圆满完成,126个小区、7.8万套房屋首登和转移登记完成率分别为100%和99.55%。社区服务和社会救助工作扎实推进,开发路中心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民政局被评为全国社会救助先进单位。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达到12822元,较2021年增长20.5%,增幅全市第一。文化惠民成效明显。实施“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各类文艺活动1641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全面推进神头、青钟、林家口村等省级3A乡村旅游示范村提档升级,打造大涂皋、寇庄、大莲花村特色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核查不可移动文物259处,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组织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个,大秧歌历史剧《尉迟恭》荣获第十七届山西省“杏花奖”新创剧目奖提名和导演奖。图书馆、档案馆即将开馆。基层治理持续深化。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5个,招聘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173人、专职网格员和社区工作者320人,阵地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推进网格管理精细化,优化网格设置,全区40个社区设置网格408个。开展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经营性收入大幅提升。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扎实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投资600万元配置警用执法车辆40台,见警率显著提升。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战果全市第一,禁毒重点整治顺利“摘帽”,区公安分局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我区被评为全省平安山西建设示范区。

一年来,我们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开展“三摒弃三纠治”纪律作风整顿。“13710”督办能力持续增强,累计收办上级督办事项74项。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1件、政协委员提案90件,回复率100%。

此外,大力支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史志档案、外事侨务、地震气象、应急人防等工作全面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倾注了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来自于区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饱含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辛付出。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城区发展建设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传统产业转型慢,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不够,转型发展仍未破局;要素保障和营商环境还有差距,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还不够有力;一些干部工作能力和精气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政府作风和效能建设仍需加强,等等。我们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对城区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两个转型”,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聚力打造“三区一高地”、建设现代新朔城,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朔城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同步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经济发展。其他约束性指标完成市定任务。

做好今年的工作,要把握好六个关键: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以党的建设推动政府工作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二是把握系统观念。在结合上作文章,在转化中下功夫,在服从服务国家和省市大局中谋求自身发展,在多元约束条件下求得最优解。

三是推动转型发展。深刻把握转型发展内涵实质,聚焦省委“两个转型”部署,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坚定不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路径和主抓手,促进晋西北服务保障供给区起步成势。

四是大兴调查研究。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突出调研重点,做实调研课题,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推动党中央及省市区委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五是办好民生实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六是树牢底线思维。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防风险保安全意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发展壮大服务业,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聚焦晋西北服务保障供给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着力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专业市场。规划建立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年内启动物流、汽车、果蔬、石材、殡葬服务市场的征迁建设,进一步扩大市场体量,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

繁荣城市商业。以北京电子城为依托,启动运营爱琴海购物公园、城市书香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高标准建设华宝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城南地标性休闲文化中心和商业购物中心。加大招商力度,出台引导政策,鼓励发展商业地产,培育商业新亮点,繁荣楼宇经济。

提振文旅产业。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旅产业扩容提质。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完成老城北门主体建设,年内通车。完善崇福寺、恢河、西山、紫荆山、洪涛山等景点景区服务设施,为打造塞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创造条件。全力做好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恢复扩大消费。在年初“两节”发放4000万元消费券的基础上,继续发放1000万元“消夏”消费券,持续刺激市场回暖。鼓励本地零售实体拓展线上线下消费渠道。持续改善消费环境,补贴100万元,围绕老城、高校等人群密集地段打造一批夜经济集聚点,不断提升城市“烟火气”。

(二)挖掘工业潜力,不断巩固发展基本盘。深化“能源革命”,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深入挖掘“小升规”企业增长潜力,推动工业企业稳产增产。

巩固煤炭产业。加强煤炭先进产能培育,完成东坡、担水沟煤矿2处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建设。有序推进煤炭资源接续,积极推动下窑、石碣峪煤矿达产达效。全年计划生产原煤470万吨,完成能源保供任务299万吨。推进煤炭洗选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煤炭洗选质量效益。

发展绿色能源。国能100兆瓦光伏储能项目并网发电,大唐科兴100兆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年内新增新能源装机100兆瓦,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70%,达到636.5兆瓦。协同推进新能源和储能一体化发展,推动福光源网荷储电站开工建设,服务保障好宝武清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积极争取分布式新能源项目落地。

培育规上企业。完善“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年内培育“小升规”企业4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完成股份制改造2家、“晋兴板”挂牌3家。抓好现有规上企业项目建设,完成亨特20万吨铝矾土粉磨系统及料仓升级改造项目,启动燕京啤酒年产1000吨易拉罐生产线建设,推动丰洲高端电磁材料元器件制造项目尽快开工。积极申报酒类专业镇。

(三)抓好“三农”工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聚焦乡村“五大振兴”,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稳定粮食生产。扛牢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73亿斤以上。投入6900万元接续完成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4.6万亩,投入4000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2.2万亩,投入400万元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投入300万元推广膜侧播种技术50万亩、膜下滴灌技术3万亩。进一步优化“托管主体+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在11个农业乡镇选树11个村典型示范,全面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模扩大至30万亩,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促进农民节本增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监测对象实现应纳尽纳,占脱贫人口比例不低于7.9%。全面落实脱贫人口增收措施,投放小额信贷850万元,脱贫人口防返贫保障险、意外伤害和大病补充保险、农村居民养老基本险应保尽保,落实好外出务工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务工就业稳岗补助等政策,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稳定在1500人以上,确保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保持在20%左右。用好180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强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和现代乡村服务业,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路子。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巩固好彩椒、水稻、中药材、高原夏菜等原有七大特色种植基地,发展长山药、胡萝卜、菊花种植,打造十大特色种植基地。新建设施大棚480亩,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43万亩。积极推动农业企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倍增,支持晋北藜麦、新好农牧、雁门春酒业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壮大畜牧产业。以建设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和“北肉”平台为契机,持续推进奶业大区建设,着力提升优质奶源、优质牧草、优质肉羊基地建设。支持16家奶牛养殖小区升级改造,积极培育奶牛养殖大户。争取中央资金实施粮改饲项目7.9万亩,推动久强富朔优质牧草项目建设。依托新希望、新大象两家龙头企业带动全区稳定生猪养殖。持续推进湖羊扩繁工程,巩固提升久强富朔、锦泰源等湖羊养殖示范基地,继续落实购买补贴政策,饲养量达到4.2万只。

推动乡村建设。完成20个村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投入1.6亿元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重点整治村43个,高标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个。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行动。完成4000座农村改厕任务。改造完善3个集中供水站和150个村的供水设施。

深化“三农”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抢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和产权交易平台两个省级试点建设机遇,创建管理规范化示范区。持续推动农房建设管理“四办法一标准”落地见效,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四)完善市场体系,有效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要求,打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建设“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乡镇街道配备政务服务一体机,实现“随时办、就近办、自助办”。完善监管机制,强化衔接配合。开展常态化入企服务,“一企一策”精准帮扶,落实税收、土地等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等级管理,探索集群注册方式,推进市场管理升级。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和商户的合法权益,驱逐“劣币”,引进“良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让企业经营更加安心。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健全完善链长制,年底各类市场主体达到5.5万户,增长20.2%,不断扩大市场主体规模,培育发展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

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全面落实区委关于人才强区若干举措和支持返乡青年创业实施意见,投入25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省校合作、创业扶持、科技创新。支持帮助企业积极申报省、市科技项目。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常态化走出去、精准化引进来,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组建招商小分队重点突击,力争全年招引项目10个,引资115亿元。解决好项目审批、用能、用地等方面难题,推动招商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强化政府投资引领。抢抓国家、省市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资。政府投资实施18个城建项目、24个社会民生项目、17个生态环保项目,以优质示范项目有效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共同推动区域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按照省市区委统一安排,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机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落实政府采购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坚持过紧日子,从严从紧核定“三公”经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优化重组医疗集团,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总额预算、打包付费”管理。抓住高铁、机场、朔神高速、241和336国道改扩建等工程建设投运机遇,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坚持“筑城兴业、品质聚人”,持续在夯基础、优环境、提品质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新型城镇化迈出新步伐,加快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高标准打造市域宜居宜业核心区。

加强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土地征收15326亩、4635户,严厉打击各种阻工行为,服务保障好高铁站前广场、机场连接线等13项工程顺利推进;启动建成区974户房屋征收工作,大力开展违建整治,为棚户区、老旧片区改造、学校和专业市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奠定基础。严格执行《朔城区土地及地上附着物征收补偿安置试行方案》《朔城区土地与房屋征收补偿试行方案》,一把尺子量到底,对漫天要价、阻挠工作的,坚决依法严厉打击。

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民政局家属楼等老旧小区改造、东关小康村和宏兴二区西侧平房区集中供热改造、区四中城东校区、七中西城校区、专业市场等18个项目的实施。推进市区432个小区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实施开发南路(古北街—紫金街)、农校西路(农校街—滨河路)两条道路改造工程,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0条26.6公里,全面优化城乡路网体系。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市政投入,从“十三五”末的20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6000万元,今年再投入2600万元,集中购置各类环卫机械65辆。在去年招收286名环卫工人的基础上,今年再招收100名,逐步提升环卫水平。实施水暖电气等市政公用线路、管网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城建民生领域管理能力水平。深入开展随意摆摊设点、随意侵占城市道路、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切实加强车站公园、医院学校、主次干道、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疏导整治;持续开展户外广告、露天烧烤、占道经营、单车乱放等城市顽疾的规范整治。坚持“721工作法”,扎实推进“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行动,以对少数违法违规者的依法严厉打击,保障绝大多数市场主体的宽松环境,做细、做精、做优城市管理工作。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投资3000万元进行智慧停车建设,施划停车位1500个,建设充电桩400个,有效缓减停车难、充电难问题。投资2300万元,在主干道增设视频监控设施35处。投资1800万元,依托北京电子城商业一期打造1.8万平米的智创城,为项目入驻提供平台。

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强化对市区432个小区的物业统筹管理,重点对171个居民自管小区采取社区兜底或托管等方式实行物业管理全覆盖;对涉及中煤平朔、神头电厂等国有企业住宅家属区“三供一业”移交地方的住宅小区,加大沟通协调力度,理顺体制机制,尽快完成业委会(物管会)和小区物业党组织设立,推动物业服务规范健康发展。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服务保障好朗润园、恒大二期、永康学府苑等14项房地产项目。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协调机制和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防范化解房地产项目风险。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住房租赁企业等主体,参与建设运营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将存量闲置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守好城市安全底线。开展城市消防设施、市政管网、经营性自建房专项排查,重点整治消防设施配置不到位、地下管网不畅、非法“平改仓”等各类突出隐患,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城镇供热供气安全监管,夯实城市民生安全基础。

(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践行“两山”理念,落实“双碳”战略,切实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生态建设。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大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力度,继续完成永定河(桑干河)源头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工程,推进恢河七期工程,实施晋北地区高原风沙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黄河流域一级支流偏关河源头生态治理保护工程,完成造林4万亩,人工种草3000亩,推进120公里、1800亩的高铁、高速两侧绿化工程。深入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加强生态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争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加大治污力度。狠抓大气污染防治,继续巩固清洁能源替代使用率,加大集中供热设施改造力度,解决1320户居民、15万平米清洁取暖问题。重点推动小平易乡、下团堡乡一带环境卫生与主次干道两侧汽修、餐饮、停车场综合整治,实施城中村城边村道路硬化和建成区内裸土裸地绿化改造。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投入2.33亿元重点实施东榆林国控断面水生态修复、恢河下游段水生态修复和恢河六期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全力保障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投入654万元完成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障农村居民用水安全。投入468万元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抓好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实施9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修复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洪涛山、西山沿线非煤矿山整合整治。加大自然保护区内违规项目整治和监管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环保执法。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后续整改工作,确保整改落实到位。深入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区域、行业和领域,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涉气排放企业、饮用水水源地和涉水企业、土壤面源污染、危废企业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偷排、直排、超排行为,对弄虚作假、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的,坚决执行“污染入刑”。畅通生态环保举报渠道,确保群众反映问题件件有落实。

(七)保障改善社会民生,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民生实事只多不少,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优化学校布局,启动总投资8.1亿元的曹沙会七中西城校区、南邢家河四中城东校区和南关三中新校区、七小新校区4所学校的征拆、规划、土地报批等前期工作,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区四小改扩建、八幼新建工程,完成投资1600万元的区十中、八小、福源中学3所学校附属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持续巩固扩大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成果,投资3000万元,推进区一中、安泰、朝阳等9所智慧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健全完善教师招补和储备长效机制,强化教师动态管理,年内新招录、选调教师150名。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统筹配置教师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神头职中、市一小国防教育示范校建设成果,持续加强国防教育。加大“双减”工作力度,从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系统推进学前教育星级管理改革、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改革、高中阶段新高考制度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奋力打造全省教育强区。

推进健康朔城建设。区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开诊,投资2.7亿元购置医疗设备,整合区二医院发展多院区,积极申报三级甲等医院,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建设1所二级社区医院,打造1所基层名中医工作室,提升4所乡镇中医馆服务内涵。投资3600万元建设全区首家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落实新冠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措施,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承办好十六届省运会国际式摔跤和毽球比赛项目。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开展技能培训1000人。打造爱心家政“朔州月嫂”省级劳务品牌。建设零工市场1个,为灵活就业群体务工创造便利条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5元,失业保险金提标5%。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从610元提高到640元,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比例保持在70%左右,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保持在90%以上,在职和退休职工门诊报销比例分别达到55%、60%。实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降低家庭成员医疗负担。医保骨干网络覆盖115个村。推进总投资7500万元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高4类困难对象救助标准。在3个社区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试点。

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14个基层文化站。启动图书馆、档案馆,推进社区、学校、乡村图书馆全覆盖,加快“书香朔城”建设。实施“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送戏下乡100场,发展乡土文化带头人和艺人51名,组建文艺小分队35支,开展各类活动1670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在办好省市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再办好5件实事。一是完成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建设,秋季学期启动运行;二是组织综合医院每半月一次到村开展送医送药、义诊巡诊活动;三是在主城区建成并运营10个大中型智慧停车场、10处智慧充电站;四是中心社区城市书屋实现全覆盖;五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启动运营。

(八)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努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朔城。

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完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兜牢“三保”底线,继续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确保财政稳健运行。完善重大金融风险处置体系,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增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防范和化解公共安全风险。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保障体系,建立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预警联动机制,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

坚决筑牢安全生产屏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排查治理,深入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6座煤矿8个专项检查,指导2座煤矿完成一级标准化矿井建设,规范18家非煤矿山“五统一”管理,完成57家危化品企业安全体检。推广应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建立区级数据库。扎实抓好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保障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稳定。坚持区政府领导常态化督导检查安全制度,推动解决重大安全隐患问题。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全科网格”建设,巩固提升“朔城街坊”品牌,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深入开展重复信访治理和积案化解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抓好禁毒人民战争,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争创省级平安县区。

有序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和工作衔接,统筹抓好预备役、民兵、国防动员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兵役征集工作质量,扎实做好双拥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联、文联、残联、科协等群团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人防、治超、地震、气象、保密、档案、老干部、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朔城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牢记“三个务必”,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更加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突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落地落实。

强化法治建设。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更加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政府工作,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估,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狠抓能力建设。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七种能力”,打造一支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大兴调研之风,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优化作风建设。强化为民理念,把对党忠诚体现在为民尽职上,把维护核心体现在赢得民心上。弘扬实干精神,靠实干维护核心,靠实干赢得民心,坚持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常态化督导,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牢固树立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增强担当意识,发扬斗争精神,下决心、下功夫解决一批事关全区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全面落实清廉朔城建设部署,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切实做到政府清廉、干部清正。

各位代表,开局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唯有坚定信心、苦干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奋楫扬帆,勇毅前行,加快建设“三区一高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朔城篇章!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解释

 

1.“证照分离”改革:依法推动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改革方式,将许可类的“证”分离出来,尽可能减少审批发证,有效区分“证”“照”功能,从事前审批向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着力破解“入不准营”难题。

2.两个转型:数字转型、产业转型。

3.十稳十提:粮食产量要稳产量提产能、种业发展要稳优势提地位、农田建设要稳数量提质量、特优产业要稳链条提效益、主体培育要稳预期提实力、乡村建设要稳步伐提水平、乡村治理要稳大局提能力、农民增收要稳势头提速度、防范返贫要稳机制提后劲、恢复重建要稳秩序提信心。

4.三区三线: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5.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6.“一住两公”用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用地、住宅用地。

7.三只三不: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

8.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9.公参民: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10.不动产登记清零任务:房屋产权确权颁证清零任务。

11.“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塑造一批群众文化惠民服务品牌,培育一批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挖掘一批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培养一批乡村文化带头人,送一批专业文艺演出。

12.三摒弃三纠治:摒弃“问题无解”的思想、“熟视无睹”的状态、“掩耳盗铃”的行为,纠治不落实、不担当、不作为问题。

13.三区一高地:市域宜居宜业核心区、塞上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晋西北服务保障供给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14.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消费提质扩容行动、乡村e镇培育行动、大力支持网络货运发展行动、金融提振赶超行动、房地产优服务促稳定行动、数字化场景拓展行动、文旅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行动、养老惠民提升行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15.小升规: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16.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17.晋兴板:山西股权交易中心设立的板块。

18.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19.“北肉”平台:晋北肉类平台。

20.多规合一: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后形成的体系,包括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四个子体系。

21.农村“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22.农村集体“三资”:在集体所有制下,农村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资产和资源。

23.四办法一标准:《山西省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农村自建房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房屋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服务办法(试行)》《山西省农村自建房用作经营场所管理办法(试行)》和《山西省农村宅基地自建住房技术指南(标准)》。

24.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5.“三公”经费: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

26.721工作法: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

27.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

28.双碳:碳达峰、碳中和。

29.区管校聘:编制部门负责核定编制总量,人社部门负责核定岗位总量,教育部门统筹管理教师,学校按岗聘任、聘期管理。

30.省市民生实事:省定12件民生实事,①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补贴扩面,覆盖全省行政村上下行快件;②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年度目标由30个增加为100个;③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全覆盖,继续实施好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实现全覆盖;④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救助范围从0-6岁扩面到0-15岁;⑤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工程,演出1万场以上;⑥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提速工程,投放量由800台增加为1000台;⑦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提速工程,任务量由300部提高到500部;⑧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县县全覆盖,117个县每个县建设1所80-150个托位的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⑨2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支持建设9所特殊教育学校;⑩扶残助学圆梦工程,实现残疾或残疾家庭大学生“应助尽助”;⑪提高城乡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可惠及约10.93万人;⑫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市定5件民生实事,①向全社会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向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②将45种门诊慢性病全部下放到医院办理,实现随时申请、随时鉴定、随时享受待遇;③实施尘肺病人低保补助;④启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服务中心;⑤提高在岗村医岗位补助标准。

31.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

32.五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奖惩。

33.全科网格:在城市综合治理网格工作基础上,把所有的工作进行整合细化,按照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统筹管理。

34.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5.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朔城区人民政府  晋ICP备11006176号 网站标识码 1406020003
电话:0349-2028081 邮编:036002 晋公网安备 1406020200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