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朔城区张蔡庄乡结合自身实际,敢于创新,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切实摸索出打造“农村美、农民富、有内涵、有品位”的美丽乡村之路,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以点为主” 强力推进示范点建设 

  张蔡庄乡坚持把群众“主体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前提,把群众对建设家园的强烈意愿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源泉,着力在三个环节上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要我建”变“我要建”。一是在建设选点上,优先选择群众整治意愿强、主动完成三清四拆、不推诿扯皮的重点村进行建设。二是在建设方式上,选出德高望重、群众信任的人担任理事长,由理事会带领群众整、拆、建,并全权处理整治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乡村干部只负责规划指导和风险管控,不参与村内公益事业的占地协调,真正实现“群众的家园群众建,群众的矛盾不上交”。三是在建设资金上,通过动员群众自行筹集,推动各个示范村的顺利实施。即在选点完成后,由理事会组织,各家各户出工出力,同时积极发动本村在外人士或企业捐助,结合各级项目投入,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先后成功建设了峙庄、高庄、三青梁、九圪塔、张蔡庄5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支持,打响了美丽乡村建设“张蔡庄模式”品牌。

  坚持“点面同进” 稳步推动各行政村整治 

  在建设好示范点的基础上,该乡按照“培育点、串联线、打造片、扩大面”的思路,推动“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以村容村貌综合治理为抓手,持续推进各行政村环境整治,摸索形成了“三自、五建”工作新思路,为全面建设美图乡村打下坚实基础。“三自”即群众自愿、行动自发、资金自筹;“五建”即建好猪圈牛栏厕所、建好进村主干道、建好文娱广场、建好村级活动阵地,建好长效管护机制。通过“三自、五建”模式,该乡顺利完成了全部20个行政村的整治工作,逐步形成了全面开花、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

  坚持“内外兼修”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 

  该乡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与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相结合,积极探索培育特色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六条产业路径”。一是大力培植经济树种,目前共栽植17.3万株,计划到2020年发展到20万株。二是大力培植生态畜牧循环产业,目前共有大型羊场3座、鸡场2座、牛场2个。下一步不仅要扩大养殖存量,更要在延伸绿色生态肉加工产业上做文章,在拓展延伸生态畜牧循环产业上做文章。三是大力发展小杂粮加工业,目前已引进3条小杂粮生产线,并和中粮集团初步达成杂粮收购意向。届时,该乡可彻底摆脱玉米、小杂粮等粗放种植模式,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四是大力发展苗木种植,目前全乡共有育苗基地4个,总面积3500亩,到2020年计划发展到8个,总面积达到8000亩,年均收入突破7500万元。五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总体思路是打造“一带两线十九颗明珠”,逐步引导和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目前两家生态农家乐已经开业;“十二连城”开发已有商家洽谈;九圪塔村和三青梁村美丽乡村建没已初具规模。六是大力招商引资上项目,目前,已引进大唐风电、山西同煤集团500KV输变电、狼儿村土地整理与水利配套等项目。

  坚持“软硬结合” 着力实现乡村长治久美 

  为了巩固和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该乡逐步探索出“管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一是建章立制打造环境美。由村民理事会牵头,村内农户和外出成功人士自愿筹集资金,聘请本村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负责村内公共区域卫生保洁,经费收支定期公示。示范点区域内的绿化带、草坪、路灯、体育器材、环卫设施等均分配到户管理,并设立责任农户标牌,实现全员参与管护,形成“互比、互看、互学”的局面。二是齐抓共管促进乡风美。理事会与群众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并与每户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定期开展“美好家庭”、“文明卫生户”等评比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的保洁和公共意识,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环保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让美丽乡村建设之花常开不败。三是文娱活动展现生活美。组织本土人士,对本地民间艺术、农耕文化、乡风民俗进行深入挖掘,提炼本地本村的文化精髓。同时,在每个示范村组织成立一支文化队伍,并定期到各村开展文体巡演,让群众在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实现精神生活品质的提升,实现从“环境的美丽”向“人的美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