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19个城中(边)村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提升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建成乡村清洁工程省级标准示范村50个,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绿化主阵地由西山转移至南山,形成西南部百公里绿色长廊;实施河流生态综合治理,解决恢河、七里河、元子河出入境断面水质恶化问题……一场又一场的环保“攻坚战”,是朔城区重拳治污,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取得的初步成果。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的宜居形象,让朔城大地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持之以恒紧抓环境保护工作 

  朔城区作为朔州市的主城区,环保工作的好坏、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全市对外的形象,关系到全市文明建设的程度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朔城区立足自身的区位特点,凝心聚力抓发展的同时,持之以恒地紧抓环保工作不放松,始终做到经济发展与环保工作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环保工作上新台阶,以环保工作的显著成效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近年来,朔城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积极完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治理,全力推进污染减排、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任务,为朔城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2016年,31台燃煤锅炉改为集中供热或改用气、电等清洁能源;关停54家违法小煤场、小洗选企业;更换清洁型烧烤炉60余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80辆;刘家口和耿庄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边的违法建设行为得到整治;神头桥断面、七里河断面水质呈恶化态势得到遏制;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热点、焦点环境信访得到有效查处。同时,朔城区通过实施环境监察执法网格化管理机制,制定出台相应的监管内容、监管流程、工作程序等配套制度,逐步构建一个覆盖全区的环境监管网络,实现区域清、职责清、底数清,达到监管到位、服务到位、互通到位的目的。

  今年,朔城区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扎实开展污染专项治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抓好重点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彻底解决恢河、七里河、元子河出入境断面水质恶化问题;提高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积极配合省市完成桑干河治理规划。同时,加强高耗能行业能效管控,有效控制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完成神华国能、大唐神头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加快金圆水泥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建成区范围19个城中(边)村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提升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

  如今,朔城区的环境保护,既抓污染防治,又推生态保护。

    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治理工程 

  近年来,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修复治理“攻坚战”在朔城大地上打响。50万亩的西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成效明显、4000亩的金沙植物园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12个城市小游园让绿色遍布城市的每个地方……朔城区的生态治理工程,由点到线,连线成面,铺天盖地,实现了生态大循环。如今走进西山,就是绿树成荫、水波荡漾,已然是游玩、赏景的好地方,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黄沙蔽日。

  生态治理工程常抓不懈是朔城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实施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今年,朔城区将绿化的主阵地由西山转移至南山,打造西南部百公里绿色长廊。南山绿化一期5万亩已全部铺开。

  据了解,南山综合治理工程东接山阴县旧广武与雁门关景区和广武边塞文化区相连接,西至宁武县阳方口与西山生态区连通,南与代县、原平、宁武接壤,北以雁阳公路为界。东西长35千米,南北宽平均8千米,总治理面积40万亩。中工程实施面积26.6万亩。主要包括荒山造林15万亩,低效林改造8万亩,经济林(耕地间种)2.6万亩,通道绿化1万亩;修建防火通道150公里;建管护站10处,瞭望塔2处;水面4处;村庄绿化35个(重点10个)。项目区主要涉及南榆林、沙塄河两乡,结合脱贫攻坚,将福善庄乡南辛庄村产业扶贫项目一并列入项目实施,共35个村。工程以山上增色、身边增绿、农民增收为总目标,努力实现国家生态效益、社会公益效益、农民经济效益相结合,工程实施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相结合。项目区内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7户,贫困人口1651人,分布在5个村。通过项目的实施将符合条件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全部吸纳为护林员,同时鼓励扶持贫困户在承包地中间种栽植经济树和发展林下经济,使贫困人口稳步脱贫致富。二是造林与管护相结合。项目区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紫金山,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建设,使道路建设与防火通道、防火隔离带相结合,极大提高防火通行和森林管护能力,有效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三是新造林与原有林提质增效相结合。项目区规划8万亩的低效林改造工程,将项目区原有柠条灌木林改造为常绿针叶林,既增加生态效果又可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林业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项目实施将雁门关景区和广武旅游区与紫金山自然保护区连为一体,通过实施村庄绿化,栽植经济树种,改善沿线村庄的生态环境,便于农民发展采摘和农家乐,带动休闲旅游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南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后,将与已建成的西山50万亩生态工程相连接,形成市区西南部百公里生态走廊,在改善生态环境、农民脱贫致富、发展休闲旅游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将成为朔州市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我们主要实施南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规划总面积5万亩,东起南榆林乡下寨村,西至南榆林乡何庄村,包括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0.2万亩、植被恢复费造林0.3万亩、宜林荒山造林1.5万亩、低效林改造2.5万亩、低效林改造2.5万亩、耕地间种经济林0.5万亩。目前,共栽植各种树木420万株,修建防火通道23.5公里,修建管护房2处,概算投资3亿元。工程于2017年3月开工,预计10月底完工。”朔城区林业局的负责人介绍说。

    锲而不舍打造蓝天碧水宜居城 

  城市因水而灵动,因绿色而宜居。一条恢河滋养浸润着朔城区的富而美,一条七里河滋润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朔州人。

  恢河是桑干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北麓的庙儿沟。整治前,河床不断升高,河道逐渐变窄,河水也越来越浅,垃圾遍布。近年来经过不懈的治理和辛勤的劳动付出,恢河一改往日泥深水浑的破落景象,已成为了高标准的城市湿地公园,变得水清岸美,环境优雅,风光旖旎。优美宜居的环境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又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七里河作为朔州的母亲河,不知从何时起,河道受污,面目全非。这深深刺痛了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心。“还母亲河一泓碧水”成为了人们迫切的期盼,也更加坚定了执政者全面治理七里河的决心。

  经过治理,今年植树节之际,走近七里河,春风拂面、新绿初绽、水波荡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七里河市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是全市确定的“一山两河一湖”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自然、生态、精致、宜居”现代化城市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带动和促进城镇化进程的迫切需要。园区规划总面积956.89公顷,共分为郊野游憩生活区、休闲文化生活区、体育文化生活区、现代商住生活区、城市生态广场区等五区十五园155个景观点,工程于2013年启动以来,各项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目前,重点区段成效初显、初具规模。不久的将来,一条碧波荡漾、景色宜人的七里河将呈现在市民面前。

  一项项生态治理、环境治理工程,不仅仅带来的是环境效益,更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连增的交响曲。